財政部:中國共建成八個石油儲備基地 總儲備庫容2680萬立方米
國家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日前發布《國家石油儲備建設取得重要進展》,文中公布國家統計局有關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情況統計。截至2015年中,中國共建成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,總儲備庫容2680萬立方米。
文件指出,目前建設地面庫7個,分別為舟山、鎮海、大連、黃島、獨山子、蘭州、天津國家石油儲備基地,庫容分別為500、520、300、320、300、300、320萬立方米;地下庫1個,為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,建成規模300萬立方米。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庫容,儲備原油2610萬噸。數據表明,一直處于模糊界定的320萬立方米天津儲備庫已明確為國家戰略儲備庫并投入使用。
2014年11月20日,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國家石油儲備建設進展情況稱,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包括舟山、鎮海、大連和黃島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,總儲備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,儲備原油1243萬噸。
這是一年后,國際統計局再次發布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情況,相當于一年前公布的石油儲備規模的2.1倍,儲備原油規模增長了一倍多,公開的石油儲備基地也從4個增加到8個。
據記者了解,國家規劃的國家一期、二期戰略儲備庫總庫容在4440萬立方米,如按照原油密度在0.85g/ml來估算,截至2015年中,中國戰略儲備庫存占總一期、二期戰略儲備庫總庫容的67.2%。
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、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曾表示,目前我國石油年消費量超過5億噸,國內大慶油田、勝利油田、華北油田等大型油田穩產增產的壓力都在不斷加大。與此同時,2014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%,未來還將呈現不斷上升態勢。加之我國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存在一定風險,能源安全還存在較大脆弱性,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石油存儲體系,確保國內石油市場穩定供應。
新華社公布的原油商業儲備庫數據顯示,截至2015年6月,中國原油商業庫存3283萬噸,加上國家戰略儲備庫存2610萬噸,中國原油累計庫存5893萬噸,相當于約70天的原油凈進口量或43天左右的原油加工量規模。另外,青島二期戰略儲備庫于2015年6月底注油,至今累計注油接近200萬噸,加上在此期間獨山子、蘭州、天津以及部分社會庫存的增加量,當前中國戰略儲備庫存或在70-80%水平。
2003年起,中國開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,國家發改委公布規劃顯示,計劃用三個五年的時間完成三期共7000萬立方米的戰略儲備。一期中的舟山、鎮海、黃島及大連四個基地于2008年建成,并于2009年上半年注油完畢,二期中的獨山子及蘭州儲備庫也于2012年一季度建成投產但注油緩慢,天津、黃島二期分別于2013年11月、2014年6月投用,惠州儲備庫主體裝置已經完成,但二期中錦州、舟山、湛江儲備庫則建設較為緩慢,在當前低油價的行情下,或將用社會儲庫代替戰略儲備庫。截至目前,國家一期、二期戰略庫儲存原油(不包含社會儲庫代儲)達1800-1900萬噸,以此計算,社會儲庫代儲量占總戰儲量的27%-31%。
此次數據公布可見中國在原油市場上開放力度逐漸加強。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在G20峰會上表示,中方將定期發布石油庫存數據。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,這對于提高我國石油市場透明度,乃至提高石油消費透明度都很有意義。數據的公布是因為石油戰略儲備,有時候包括所有的進口國,互相影響,因此對于增加世界石油市場的透明性有很好的作用。國際能源機構要求其成員國都要公布自己的石油戰略儲備數量,目前我國雖然不是成員國,但也建立了信息聯系,是逐步增加中國的石油進口和石油市場透明度的表現,對石油進口大國有一定的好處。